“家门口的戏剧”国庆不停“播”!戏剧《菱窠水长流》今日在李劼人故居启幕
记者了解到,演出由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戏剧导演系本科生与戏剧专业硕士研究生联袂呈现。作品取材于李劼人先生三个不同时期的故事,融合评书演绎、时空对话与歌队表演等多种艺术手法,生动展现李劼人先生独立、进取、厚爱的人格魅力,以及他在文化领域的深远影响。
记者了解到,演出由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戏剧导演系本科生与戏剧专业硕士研究生联袂呈现。作品取材于李劼人先生三个不同时期的故事,融合评书演绎、时空对话与歌队表演等多种艺术手法,生动展现李劼人先生独立、进取、厚爱的人格魅力,以及他在文化领域的深远影响。
十年前,敬一丹从央视退休,却并未淡出公众视野。她依然活跃于自媒体与写作领域,持续释放充沛的能量:参与制作视频节目《博物馆9分钟》,陆续出版《我遇到你》《那年那信》《床前明月光》《走过》等多部散文作品。
“芒种忙种,不负韶华。”6月5日芒种时节,由读者报社、四川文艺出版社、寻川·博物馆生活体验中心联合主办的“二十四节气・我们”(第二季)“读者文艺”书友会系列活动之—“从菱窠到蒙彼利埃:文学种子的中法漂流”在寻川・博物馆生活体验中心成功举办。
锦水不仅是成都人的母亲河,更是天府文脉的连接线,苏轼和李劼人,分别牵着两头,构建了一条清晰度极高的文化传承线。5月21日,在成都市东周社艺文美空间内,上演了一场精彩对话,探讨这两位蜀地不同时代的文豪故事。本次活动以“从苏东坡到李劼人——锦水文脉深长”为主题,邀
从时间线上来说,苏东坡和李劼人生活的年代相去甚远。二者如何发生关联?这一点,要从两人兼具的“人民性”“家国情怀”说起。
对文学青年来说,李劼人是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作家。熟悉在于,他的长篇小说《死水微澜》已然是经典之作;陌生在于,许多人并没有读过李劼人的其他著作,在阅读普及上,他明显不如张爱玲、沈从文等同期名家出圈。